焦點信息:分析|1-2月出口3.5萬億元,展現韌性,三四季度有望改善
3月7日,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,今年前2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8957.2億美元,同比下降8.3%。其中,出口5063億美元,同比下降6.8%;進口3894.2億美元,同比下降10.2%;貿易順差1168.9億美元,擴大6.8%。
數據來源:海關總署按人民幣計算,今年前2個月,進出口總值6.18萬億元人民幣,同比微降0.8%。其中,出口3.5萬億元,同比增長0.9%;進口2.68萬億元,同比下降2.9%;貿易順差8103.2億元,擴大16.2%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數據來源:海關總署外需不足影響今年1-2月,中國出口5063億美元,同比下降6.8%;降幅較去年12月收窄3.1個百分點。
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澎湃新聞表示,年初海外經濟下行,盡管美、歐衰退預期略有波動,但是整體走弱趨勢不變。外需不足對中國出口的影響較大,是2023年1-2月出口延續同比負增長的主要原因。
從數量角度看,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對澎湃新聞表示,近期美國ISM制造業PMI與Markit制造業PMI雖有反彈,但是均連續4個月位于榮枯線之下,預示美國宏觀經濟需求較為疲弱。
與此同時,多數發展中經濟體的景氣程度也在下滑。王青表示,2022年美、歐央行快速加息對經濟增長的抑制效應正在顯現,加上地緣政治風險起伏不定,當前全球經濟下行態勢明顯。歷史數據表明,中國出口增速與全球PMI指數具有較高相關性。
王青還表示,中國出口同比下滑(按美元計算),與全球主要貿易國出口增速走勢基本一致,顯示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下,當前全球貿易在同步走弱。其中,作為全球宏觀經濟的晴雨表之一,韓國1-2月出口增速為-12.1%,連續五個月同比負增;越南1-2月出口同比為-1.9%,也呈現持續下行勢頭。
“值得注意的是,在主要出口市場中,1-2月中國對東盟出口同比增長9%,增速較前值加快1.5個百分點。在當前我國出口持續下滑的背景下,對東盟出口錄得較快正增長,背后是2022年初RCEP(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)生效,關稅減讓安排、貿易便利化進一步降低了中國東盟開展貿易合作的成本?!蓖跚嘀赋?。
從出口結構看,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澎湃新聞表示,中國外貿出口多元化,高技術產品和民營企業出口占比提升等,中國外貿出口結構持續優化;外貿出口的韌性表現,一定程度舒緩市場對今年外貿出口前景的擔憂。
王青表示,1-2月中國出口的亮點主要體現在汽車出口方面,當月汽車出口金額同比大增65.2%,出口數量增長43.2%,呈現量價齊升局面,反映國內以新能源汽車為主的汽車產業升級對外貿促進作用明顯。
進口同比降幅擴大
今年1-2月,中國進口3894.2億美元,同比下降10.2%,降幅較上年12月擴大4.8個百分點。
在年初國內經濟景氣回升、內需改善背景下,進口增速不升反降。王青表示,關鍵原因在于當前仍處于經濟修復初期,尤其是房地產投資仍處下滑過程,市場信心還不穩固,企業主動補庫存階段尚未開啟。
與此同時,年初外需表現低迷。王青表示,出口延續負增,這就導致“大進大出”模式下中國出口環節產生的進口需求下滑。由此,1-2月國內經濟修復對進口需求的拉動作用較為有限。
周茂華也表示,1-2月進口下滑幅度超預期,主要是國內需求處于復蘇階段,進口需求在逐步恢復;大宗商品價格波動,導致各類商品進口量價不一,尤其是1-2月機電產品、集成電路、汽車等進口額明顯下滑,對進口構成拖累;另一方面,去年同期基數高。
價格因素上,王青還表示,去年1-2月,由于地緣政治局勢驟然升溫,國際油價走高帶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揚,價格因素對當期進口額起到明顯推高作用。高基數影響下,加之今年年初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整體小幅下行,價格同比漲幅顯著收斂。因此,價格因素減弱也是年初進口額同比增速不升反降的重要原因。
未來外貿怎么走?出口在三、四季度有望改善
展望3月出口,鄭后成表示,在美國利率持續位于高位,乃至美歐央行繼續加息的背景下,預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難以大幅上行,而在國際油價同比連續2個月位于負值區間的背景下,預計CRB指數同比大概率持續下行且進入負值區間,這就意味著3月中國出口增速依舊面臨來自量與價兩個方面的壓力。
從趨勢看,周茂華表示,海外主要經濟體高通脹、高利率及不斷壓縮儲蓄,對消費者信心和消費能力影響偏負面,加之去年基數效應,中國外貿出口增速面臨放緩壓力。但隨著海外通脹趨緩,加息下半年結束,海外需求觸底,加之基數走弱,預計中國外貿出口在三、四季度有望改善。
“著眼于推動國內經濟較快修復,上半年宏觀政策將在提振內需方面持續發力。值得一提的是,受疫情防控政策大幅調整推動,近期很多地方正在組織外貿企業‘走出去’,將海外客戶‘請進來’,明顯加大了海外市場的開拓力度。這會對上半年出口降幅起到一定緩解作用?!蓖跚嗾f道。
展望3月進口,王青表示,外需放緩導致出口環節進口需求收縮,以及價格因素減弱將繼續下拉進口額同比表現,當月進口額同比讀數關鍵要看內需恢復情況。3月經濟修復進程持續演進,市場信心回升的基礎進一步夯實,內需將延續改善;同時,房地產投資拖累效應猶存,這將制約內需向上幅度。預計3月進口額同比增速將難以擺脫負增,降幅仍將大于-5%。
從趨勢看,周茂華表示,防疫進入新階段,國內需求穩步復蘇,有助于帶動商品、服務進口需求,加之去年基數偏低,預計進口增速有望適度加快。
3月5日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,今年進口工作的目標是“促穩提質”。
王青表示,預計接下來政策面將在兩個維度持續發力:首先,今年將在更大范圍內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、推動出臺自由貿易試驗區、制定中國(上海)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建設行動方案。這些措施將為外貿新業態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環境,全面推進通關便利化,顯著壓縮進出口通關時間,降低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。最后,這些措施還有助于進一步降低中國總體關稅水平。
其次,王青認為,2023年中國在創建、加入雙邊及多邊貿易自由化、便利化機制方面,將會持續做出努力。
(本文來自澎湃新聞,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“澎湃新聞”APP)
關鍵詞: